「港女」
「港女」,一般是指香港女性,但在網上,其含義和用法卻有所不同,多指擁有某些不良特質的香港女人,如自戀、自命不凡、拜金、崇外、漠視他人權利等;甚至可以是一個社會現象。「港女」一詞在網上引起十分大的爭論,有意見認為其意思的認受性不足。
定義和「港女」現象
罵戰中的一個虛詞?
港女,於傳媒本來是「香港女性」或「香港女子」的簡寫,如《 世界麻將大賽港女爭王》、《港女疑在澳失蹤》等。但在網上,「港女」一詞則是指現今香港的其中一個族群。「港女」者,並非如表面泛指香港的女人,實際上是指「擁有不良特質」的香港女人。但究竟擁有甚麼特質才是「港女」?甚麼女人才不是「港女」?迄今還未有定論,但有不少人士和網站均嘗試對這個詞語下定義。但若要見識這個詞語被虛詞化,則非上高登討論區一趟不可。在高登,「港女」的定義公認是貪錢以及性格頑劣的女性。事實上,這類女性在世界各地都存在著,但為何此類女性大多生於香港並到處作惡?目前仍未有合理解釋或答案。而「港女」一詞的定義亦越來越模糊和無所不包,故開始令某些網民反感。有網民更陰謀論地認為,批評「港女」的人都是因為欠缺異性緣,不受香港女性的青睞,所以才製造「港女」一詞來中傷香港女性,然而這種回應手法令討論更加趨向罵戰,尤其是所謂「港女」和「毒男」之間的對罵。
但查實在「港女」一詞出現之前,已有「拜金女」一詞存在——意謂「見錢開眼的女郎」,跟「港女」一意大抵相近;而「港女」的一詞泛濫出現,的確是跟香港自上世紀七十年代中後期起的經濟急速發展及女性地位的改變有關。 「港女」在這幾年間漸見於各媒體及網上討論區中提及,網上並且開始有別稱出現,如「膠雞」、「MK姣西」等具貶斥的字詞。
有人亦指出,香港的網上討論常常有虛詞化的傾向,即爭論者為了佔領道德高地,令對方無地自容,便爭相製造帽子。隨著港女一詞的定義日益擴張和模糊,不滿意港女受批評的人亦逐漸製造另一個概念來作反擊,正是港男或更到位的毒男,毒男只是指女性緣份低的男士,但在網上罵戰中,其定義得以茁壯成長,包括未曾拍拖的人、愛上網的人、內向的人、社會地位低的人、無錢的人、愛看動漫的人。爭論雙方各自企圖為對手訂造一頂無所不包、但世上不存在的帽子。網上世界被指成為了「有恃無恐的野孩子」。亦有學者分析, 「港女」的出現,可能是網絡自由言論之下的產物,因為網民的批判不需要理據,志同道合者即可以發出並附和對「港女」不滿的宣言,對「港女」發出一股怨氣。
對港女定義的質疑
由於「港女」一詞的準確性和真實性成疑,故有不少網民反對「港女」的稱呼,其理據如下:
很多國家都有「港女」特徵的女士,但現時未發現有人針對一些外國女性的言論。
因港女一詞本身是指香港女性,頻繁使用會使人對港女與香港女性混淆。
由於港男觀給他們眼中港女的缺點太多,不是一個地球人能容下,而且也有很多矛盾的地方(例如說港女特別喜歡暗串和特別喜歡明串),不可能出在同一人身上。基於這個情況,美女、法女、日本女等等都可以是這種假想敵的稱號,於是港女的真正意義應停留在原本的意義上,亦即是「肯拼搏、敢創新、各方面能力遠高於港男的新時代女性」,而不是本文下列假定的「港女」。
網民在網絡上可以假扮異性,所以所有所謂證據的真確性有代考究。
網絡嘗試對「港女」概念的澄清
支持「港女」現象的確存在的網民,嘗試對「港女」概念作出澄清:
「港女」是指擁有某些特徵的卑鄙女人,絕對不是泛指「居住於香港的女性」。
「港女」的特徵並非「港女」獨有,世上不少女性,也有部份的特徵。
「港女」之所以成為某個族群的稱呼,是因為其特徵過於卑劣、突出、統一、持續和不受歡迎。
「港女」與香港社會
「港女」的現象之所以受到網民、甚至傳媒的注視,是因為香港近年經歷了人口和婚姻狀況的轉變。根據統計處的數據,香港人口和婚姻狀況的三種趨勢,第一是港男減少娶香港女士,「06年迎娶港女(香港女性)的港男人數減少8.6%,6萬名新婚的港男當中,46%是娶內地女士」;第二是未婚女性人數勁升,「15歲以上的未婚女性,也在10年間勁升31%,增加22萬人」;第三是女多男少,「在扣除外傭後,06年每1000名女士,只有961名男士,即「女多男少」,而在96年,每1000名女士,則有1037名男士,顯然仍是「男多女少」此時正值網上談論「港女」之風氣甚盛,而傳媒亦大舉報導「港女」的特徵如眼角高、貪錢、脾氣差,是導致她們嫁不出的原因,但有人則質疑這缺乏科學證據。但明顯地,不少人均認為「港女」現象跟香港人口和婚姻狀況的轉變是有關係的,因而令「港女」一詞漸漸受到關注。
From : 香港網絡大典 http://evchk.wikia.com/wiki/%E6%B8%AF%E5%A5%B3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